當前欄目:首頁 > 學習園地 > 英雄模范 > 正文
學習園地
  • 戚繼光:武能揮兵布陣殺敵寇,文能寫書傳后人
  • 時間:2019-08-24 10:39:57        編輯:xinzheng_b        點擊量:3071次
  •        大家都知道明朝有一位抗倭名將,名叫戚繼光,我們中國人最早知道他應(yīng)該是在初中的課本中。在課文中,主要表述了他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qū)抵抗倭寇的英雄事跡,被人們稱之為民族英雄。如果沒有深入了解戚繼光,大家以為他只是一個愛國將領(lǐng),而實際上,他是一位愛家愛國的英雄,也是一位軍事家、書法家、發(fā)明家、文學家和詩人,眾“家”集于一身,優(yōu)秀得令人羨慕。

                

           戚繼光早年拜讀孫武之兵法,研究得十分深入,其中奧妙令其愛不釋手,但他絕非一般的讀者,也并非只是紙上談兵,他能從中領(lǐng)略到精髓,又加以改之,并運用在自己的實戰(zhàn)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兵法,即便孫武再世,也會因后人有如此之覺悟,將自己的兵法升華而感到喜悅。戚繼光所著之兵法即為《紀效新書》。其中,《紀效新書》緊密結(jié)合東南沿海的地形、我情與倭情,論述了練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一套較為完整的練兵理論和計劃。正文十八卷詳細而又具體他講述了兵員的選拔和編伍、水陸訓練、作戰(zhàn)和陣圖、各種律令和賞罰規(guī)走、諸種軍誡兵器及火藥的制造和使用、烽堠報警和旗語信號等建軍作戰(zhàn)的各個方面,并有大量形象逼真的兵器、旗幟、陣法、習藝姿勢等插圖。書中還詳細記述了戚繼光發(fā)明的鴛鴦陣,即一種以牌為前導,筅與長槍,長槍與短兵互防互救,雙雙成對的陣法。以及鴛鴦陣的變體“三才陣”。該陣法組成人數(shù)更少,用于沖鋒時追殲敵軍。

           從此書我們也看得出,戚繼光也是一個發(fā)明家,尤其在兵器和軍事設(shè)備的發(fā)明上貢獻極大。陸地戰(zhàn)有各種火器的發(fā)明,以虎蹲炮為例,它的樣子像極了蹲坐在地上的猛虎而因此得名,這款火炮比之前的“鳥銃”更加精準,威力也更大,并且便于攜帶,在實踐中成功后,成為戚家軍最常用的武器。遠距離攻擊有虎蹲炮,近距離則是“ 狼筅”,這是一款類似于長款狼牙棒的武器,它的桿比狼牙棒的桿要長出一丈左右,頭部兩旁有枝刺,但枝刺的墩子要比狼牙棒細,刺上用有鉤,鉤為空心,其中注入桐油,敷上毒藥,不管日本浪人的武士刀有多鋒利,也無法砍斷枝刺,即便弄下來幾枝,也有被毒藥噴濺的危險。

            

           閑暇下來的戚繼光能寫文來能寫詩,《止止堂集》記載了戚繼光一生所著詩歌的匯總,大部分是個描繪的是他征戰(zhàn)沙場的感慨。最有代表性的一首即使流傳千古的《振衣臺》了?!芭钊R有佳人,佩劍游南紀。指顧山海間,徜徉群動里?!逼堇^光出生在蓬萊,卻持著寶劍來到的閩浙地區(qū),這就是他離開家鄉(xiāng),遠赴南方,日夜剿倭的真實寫照。他用浪漫主義的手法,借助于幻想的翅膀,充分抒發(fā)了作者極其強烈的報國熱忱、輕生重義的高尚情懷、睥睨一切的博大氣魄。
           戚繼光的軍旅生涯,使他有較多的機會了解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官場變化莫測,雖是民族英雄卻控制不了自己的命運,于是他便經(jīng)常在詩中抒發(fā)自己的祖國,對自己的兵,對老百姓,對家的情懷。
  • 上一篇:強國脊梁:“超導斗士”趙忠賢
  • 下一篇:在信仰中追尋 在使命中相遇——懷念劉光典烈士

  • 分享到:
  •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論



  • 中國教育部
  •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wǎng)
  • 濟南市教育招生考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