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梁興初最后悔的事:如果同意毛岸英去38軍,他就不會犧牲了》
原創(chuàng) 青煙 述妄生活
2025年02月25日 15:38 福建
梁興初最后悔的事,就是沒有同意毛岸英去38軍。
當時朝鮮戰(zhàn)爭剛剛爆發(fā),中央臨時決定要派時任中央社會部部長的李克農(nóng),前去蘇聯(lián)秘密訪問,試圖探探蘇聯(lián)的口風。
但在臨行前,李克農(nóng)還需要一個信得過的翻譯陪同。于是,此時精通俄語的毛岸英就成為了李克農(nóng)此行的最佳人選。
不過當時毛岸英還正在毛主席的老家湖南湘潭處理事情,可當時時間緊、任務(wù)重,李克農(nóng)也沒有多想,直接一個加急電報就將毛岸英叫回了北京。
等回到北京后,毛岸英這才知道李克農(nóng)此次叫他前來,主要是為了給其擔任秘密訪問蘇聯(lián)的秘書兼翻譯。
就這樣,在從蘇聯(lián)回來后,對當時時局已經(jīng)形成一定掌握的毛岸英,更是第一批知道了中央政治局意圖出兵朝鮮的決定。
于是,近水樓臺的毛岸英直接找到了自己的父親,也就是我們的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斬釘截鐵地對他說,自己也要去朝鮮的前線。
為此周總理和李克農(nóng)沒少做他的工作,希望能夠勸阻他放棄這個冒險的想法。
不過此時的毛岸英也是“吃了秤砣,鐵了心”,無論如何都不接受這兩位前輩的“好意”。
更何況,他的如此想法,也在當時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為此毛主席還說過:“我自己有兒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又派誰的兒子去呢?”
就這樣,在毛主席的鼎力支持下,毛岸英也順利地得到了抗美援朝戰(zhàn)場的“入場券”。
隨后,當毛主席專門設(shè)家宴,為新任命的志愿軍總司令彭德懷壯行時,也當場將這個決定告訴了彭老總,并懇切地如是說道:
“老彭,我有一事相求。我兒子岸英很想跟你到朝鮮打仗去,你看要如何安排?”
彭老總聽后連忙解釋道,去朝鮮前線非常危險,害怕毛岸英會在那里有什么差池,那他可沒法跟主席交代。
不過此時毛岸英也剛好在一旁作陪,便急忙接過話茬表示,自己確實也想去朝鮮前線歷練歷練。
而且他當年在蘇聯(lián)時,也曾和德國鬼子交過手,有一定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并不會拖大家的后腿。
更何況,他經(jīng)常聽自己的父親說,美國人不過是群紙老虎。
如今難得有這個機會,他倒要親自去見識下這群紙老虎究竟能有幾斤幾兩。
聽聞這話,彭老總也一時啞口無言,沉默地愣在了原地。
后來還是毛主席再次補充道:“岸英不僅會講俄語,還會講英語,如果把他帶在身邊,你到時候和朝鮮那邊的人員聯(lián)絡(luò)起來,也會更加方便。”
聽到這里,彭老總也知道自己再沒有拒絕毛主席的理由,便默認了讓毛岸英跟著自己上抗美援朝戰(zhàn)場的決定。
就這樣,在新組建的志愿軍部隊尚未全部集結(jié)完畢之前,毛岸英就已經(jīng)成為了志愿軍總司令 彭德懷手下的第一個兵。
但在最初抵達抗美援朝戰(zhàn)場時,毛岸英也不過是在彭老總身邊擔任翻譯兼秘書,并沒有太多的機會去到前線。
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抗美援朝戰(zhàn)局發(fā)展得越發(fā)激烈,他心里想去前線打仗的心思就更甚。
這不,當他聽聞志愿軍第38軍軍長梁興初來到總部匯報工作時,便專門抽出空來親自去找了他一趟。
但實際上,這已經(jīng)算是兩人的第二次正式碰面。
原來,早在1949年平津戰(zhàn)役結(jié)束后,毛主席在接見四野的有功將士們時,毛岸英就曾在這群戰(zhàn)斗英雄中見到過梁興初。
當時毛岸英聽聞梁興初所帶領(lǐng)的部隊,就是成功完成黑山阻擊戰(zhàn)的英雄連隊時,就曾主動表示過想去到梁興初的部隊當兵。
不過,當時的梁興初并沒有同意,只是一味勸他繼續(xù)留在主席的身邊工作。
好讓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主席,能夠在自己的晚年享受到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
更何況,留在主席身邊發(fā)展,毛岸英的將來會比去到自己的部隊歷練更加順暢。
可沒承想,雖然這次成功拒絕了毛岸英,但在抗美援朝的戰(zhàn)場上,他卻再一次地找上了自己。
更讓他驚訝的是,當時他所率領(lǐng)的第38軍,在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的初次表現(xiàn)并不是很優(yōu)秀。
沒想到毛岸英不僅看得上自己,甚至還在后來幫自己在彭老總面前說好話。
在當時那個情況下,如果沒有毛岸英從中調(diào)和,梁興初還真覺得自己在匯報會議中難以下臺。
所以,當會后毛岸英找到梁興初時,還沒等他說話,梁興初卻先和毛岸英道了個謝,讓毛岸英很是驚訝。
不過,等毛岸英將自己的計劃說出來,希望梁興初成全時,這感到驚訝的人就隨即變成了梁興初。
原來,毛岸英這次找到梁興初,所為的不是別的,依舊是想到他的部隊中當兵這件事。
可當時聽聞這話,梁興初的心里依舊是非常矛盾的。
按理說,毛岸英不僅有戰(zhàn)斗經(jīng)驗,而且個人能力也很強,是個不錯的好兵,正所謂“良將愛才”,遇到這樣的好兵苗子,梁興初怎能不動心?
但同時,毛岸英的特殊身份,也讓梁興初的內(nèi)心不得不多幾分顧慮。
雖然都是兵,按理來說不應(yīng)該講究什么門楣、地位。但毛岸英好歹是主席的兒子,梁興初在心里完全沒有擔憂和顧慮也是不可能的。
一旦他在自己的手里有個什么閃失,估計自己也很難和主席以及中央軍委交代。
畢竟前線戰(zhàn)局瞬息萬變,一旦真打起來,怕是很難再有精力去分神照顧他。如此來看,讓毛岸英到前線的危險性還是很高的。
可當下,毛岸英已經(jīng)是第二次向自己提及,有話道“有再一再二,沒有再三再四”,更何況他剛才還幫自己解了圍,所以此時的梁興初也實在是狠不下心來再次拒絕他。
就這樣,最后在毛岸英的一再懇求下,梁興初終于松了口,并表示可以將他先安排到作戰(zhàn)科。
至于為何要如此安排,主要是前線除了作戰(zhàn)科,好像也沒有更安全一些的地方,可以讓毛岸英在前線留下來歷練。
但對此毛岸英卻不是很“滿意”,表示自己還是想去更需要人手的最前線,最好是能從基層的小兵開始做起。
這話可把當時的梁興初給嚇了一大跳,連忙擺手拒絕道:“這可萬萬不可?!?
眼看著毛岸英還想據(jù)理力爭,梁興初只能先他一步,拿彭老總出來堵住他的嘴,表示毛岸英現(xiàn)在還在彭老總的手下工作,這些后續(xù)安排還得先得到彭老總的許可才行。
更何況現(xiàn)在第38軍還處于急需戴罪立功的狀態(tài),何不等到38軍打完勝仗凱旋而歸,再趁著彭老總高興和他一道提及此事。
聽了這話毛岸英也只覺得有理,便欣然同意了,表示只要第38軍能夠榮耀凱旋,就一定要接納自己成為38軍的一員。
可沒承想,等梁興初真的帶著38軍凱旋而歸,著急趕到總部兌現(xiàn)當初給毛岸英的承諾時,卻只收到了毛岸英已經(jīng)陣亡犧牲的噩耗。
聞言梁興初哭得很是傷心,甚至有些自責地說道:“如果當初我早點同意毛岸英來38軍,他就不會犧牲了”。
不過,當時毛岸英的犧牲也是意外,沒有人能事先料想到,敵軍會突然帶著汽油彈來搞偷襲。
最后還是彭老總親自起草的電報,向毛主席匯報了這個噩耗。
當時彭老總在電報中寫道:“毛岸英烈士的遺體當時已無法辨認,只有憑蘇聯(lián)手表的殘殼才確認是他?!?
隨后楊鳳安也回憶道:“當時他犧牲時只有28歲,身上還穿著我送給他的呢子大衣?!?
而等消息傳回國內(nèi),毛主席強忍著喪子之痛,沉默良久才緩緩說道:
“打仗嘛,總是要付出代價的。為了國際主義、反擊侵略者,中國人民志愿軍已經(jīng)獻出了那么多指戰(zhàn)員的生命,他們的犧牲是光榮的。岸英是一個普通戰(zhàn)士,不要因為是我的兒子,就當成一件大事。”
可連上毛岸英,毛主席為了全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yè),已經(jīng)先后失去了六位親人。說他的心里不痛,那是不可能的。
至于毛岸英的妻子,還是在毛岸英犧牲了整整兩年后,大家才敢把這個真相告訴她。
如今70多年過去了,“青山有幸埋忠骨”,長眠于異國他鄉(xiāng)的毛岸英烈士,會永遠代替我們見證那段難忘的崢嶸歲月,更警醒我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