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胡蘭(1932年10月8日-1947年1月12日),原名劉富蘭,山西省文水縣云周西村人。著名的革命先烈,優(yōu)秀共產黨員。
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進中共婦女干部訓練班,1946年到山西省文水縣云周西村做婦女工作,擔任婦救會秘書,后為主任,并成為中共候補黨員。14歲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15歲英勇就義,毛澤東主席知道后非常傷心,專門為劉胡蘭題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她也是唯一三代領導人均為其題字的英雄。
1932年10月8日劉胡蘭出生于山西省文水縣云周西村一個中農家庭。
1945年1月,劉胡蘭參加西社奪糧戰(zhàn)斗,同革命者扛糧裝車。
1945年10月,劉胡蘭背著家人只身到汾河貫家堡村,參加了婦女解放培訓班,被選為小組長,潛心學習。在當?shù)卣匍_的反霸群眾大會上,登臺發(fā)言,揭露并痛斥惡霸地主和封建習俗殘害人民的罪行,受到區(qū)里表揚。結業(yè)回村后,擔任村婦救會秘書,組織婦女辦冬學,幫助烈軍屬解決困難,支前和慰問部隊等。與黨員一起,發(fā)動群眾斗地主、送公糧、做軍鞋,動員青年報名參軍。
1946年2月,劉胡蘭參加反擊閻錫山頑軍作戰(zhàn)的東莊戰(zhàn)斗的支前工作。
1946年春,縣里下達200斤紡棉花任務,限期20天完成。她帶領婦女晝夜苦戰(zhàn),提前2天完成,獲全縣第一名。1946年5月,劉胡蘭調任第五區(qū)"抗聯(lián)"婦女干事,并被調回云周西村領導當?shù)氐耐粮倪\動。
1946年10月,劉胡蘭和留下來的同志一起向各村黨組織傳達黨的指示,組織群眾掩埋糧食。
1946年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反動村長石佩懷處死。閻錫山匪軍決定實施報復行動,大舉進襲文水一帶。為保存實力,中共八地委決定平川地區(qū)大部份干部轉移上山。她以自己年紀小、熟悉環(huán)境為由,主動要求留下來,黨組織同意了她的請求。十二團三營連長王本固負傷,她將王本固隱蔽在一戶軍屬家,用自己平時節(jié)省的錢給他買藥治傷,并精心護理直至痊愈返隊。12月,敵人頻繁出擊云周西村,并捕走地下工作人員石三槐等,形勢日險。家人勸其撤退但她仍堅持等上級通知。
1947年1月11日夜,上級通知她轉移。次日拂曉,國民黨卻突然包圍了云周西村,把先期被捕的石三槐押解回村,強令全村群眾到觀音廟集中。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也隨同群眾來到會場。國民黨當場又抓捕了石世輝、陳樹榮、劉樹山、張年成等,并脅迫她出場坦白。審訊中,國民黨千方百計,軟硬兼施,想誘使其供出同黨,并相許給她土地。劉胡蘭百般不從,從容就義。
劉胡蘭墓位于山西省文水縣劉胡蘭村(原云周西村)南,距太原市區(qū)85公里。建于1956年,后于1957年、1976年兩次擴建。館舍坐北向南,占地6萬平方米。
館前廣場的漢白玉紀念碑上刻著的親筆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烈士墓前聳立著漢白玉烈士石雕像。
1946年她參加革命,1947年山西軍閥閻錫山的軍隊突然襲擊時被捕,英勇不屈,壯烈犧牲在敵人鍘刀下。
為紀念劉胡蘭英勇就義50周年,1996年又實施了較大規(guī)模的維修改造工程,增設了劉胡蘭事跡影視室,紀念劉胡蘭書畫室以及領導人的題詞碑。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年代獻身的英烈中,劉胡蘭是唯一的一位由三代領導人題詞的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