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妃在維護夫家還是娘家權(quán)益選擇上著實很為難,像這種左右為難的例子史上還真不少。
楊麗華是楊堅之長女北周宣帝的皇后,宣帝病危時,在心腹劉昉與鄭譯的引薦下,楊堅成為輔政大臣之一,任中外兵馬事,為隋代開啟了綠燈。
宣帝死后,他與楊皇后所生幼子繼位,是為北周靜帝。孤兒寡母,楊皇后唯恐大權(quán)落入外姓之手,但有父親這顆定心丸在,她覺得可以高枕無憂。然而她卻姑息了皇權(quán)的誘惑力,日防夜防,家賊難防。
不久,她聽到楊堅索取了天子綬印與兵符時,才醒悟過來父親才是最該防范的人,可惜為時已晚。楊皇后心中憤憤不平,言語和態(tài)度對父親極為尖酸刻薄。第二年,隋取代北周,行禪代禮時,楊皇后怒行于色。隋文帝楊堅奪取外孫的皇位,畢竟有點不自在,也就沒責備女兒。
其后,楊堅準備讓女兒改嫁。雖說宣帝再世時對她不好根本不愛她,有一次差點被賜死。即使如此她還是始終如一誓死不嫁。
在皇權(quán)之爭中,楊皇后的表態(tài)選擇了夫家。這個節(jié)骨眼上沒有必要批判她的對與錯,更讓人贊同的是她忠貞不二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