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講武堂簡介
時間:2021-12-09 22:17:13 編輯:陳心正 點擊量:4752次
云南陸軍講武堂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軍事院校,原系清朝為編練新式陸軍,加強邊防而設的一所軍事學校。開辦于1909年。與創(chuàng)辦于1906年的北洋陸軍講武堂(天津)和創(chuàng)辦于1908年的東北講武堂(奉天)并稱三大講武堂。
1935年,云南陸軍講武堂被改編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昆明分校",由龍云兼主任??谷諔?zhàn)爭結束后,1945年9月,第五分校奉令停辦。云南陸軍講武堂、講武學校共辦22期,包括校內舉辦的各種培訓隊、班,共培養(yǎng)各類軍官、軍士約9000人。
歷史沿革
晚清編練新軍,計劃在全國編三十六鎮(zhèn)(師),其中第十九鎮(zhèn)建于云南。新軍編練亟需新型軍官,清政府為適應這一新形勢的需要,作出統(tǒng)一的規(guī)定:"各省應于省垣設立講武堂一處,為現(xiàn)帶兵者研究武學之所。"。云南于1899年設立陸軍武備學堂,這是云南陸軍講武堂的前身。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護理云貴總督兼云南藩臺沈秉經向清廷奏準,籌辦云南陸軍講武堂。校址設在昆明原明朝沐國公練兵處,占地7萬余平方米。
1909年9月26日,云南陸軍講武堂正式創(chuàng)立并開學,高爾登為首任總辦(校長)。學堂開辦之初,分步、騎、炮、工四個兵科,設甲、乙、丙三班。課程仿照日本士官學校加以調整而成,分為學科、術科兩項。講武堂聘用了一批國內武備學堂畢業(yè)生和日本士官學校中國留學生任教。
1911年2月,蔡鍔應云貴總督李經羲的邀請,到云南新軍第十九鎮(zhèn)第三十七協(xié)任協(xié)統(tǒng),并兼任云南陸軍講武堂教官 。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勝利的消息使云南的革命黨人深受鼓舞,蔡鍔、李根源等幾次舉行秘密會議,決定10月30日晚在昆明發(fā)動起義,并推舉蔡鍔為起義軍總司令,李根源為副司令。是晚,以講武堂學生為骨干的起義軍向總督署等要地發(fā)動攻擊,經過10多個小時的激烈戰(zhàn)斗,起義軍占領昆明,即通電全省、全國成立中華軍都督府。辛亥云南起義的成功,推翻了清朝在云南的統(tǒng)治,支援了武昌起義,推動了辛亥革命在全國范圍的勝利。
辛亥革命后,云南都督蔡鍔將軍下令將云南陸軍講武堂改為云南陸軍講武學校。以云南講武堂師生為骨干組建的滇軍,在護國、護法戰(zhàn)爭中戰(zhàn)績輝煌,故學校聲譽日隆,威名遠揚。鄰省甚至鄰國許多有志青年紛紛來昆明報考求學。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從第十一期至第十七期,朝鮮、越南來留學的青年達200余名。
1924年,孫中山在廣州創(chuàng)辦黃埔軍校,云南陸軍講武堂應邀援助建校,首批派出教官劉耀揚、葉劍英、林振雄、王柏齡、帥崇興等人前往任教,分別擔任步、騎、炮、工兵四大兵種科長,同時派出一批帶槍械的教官協(xié)助辦學。
1928年,蔣介石明令各省不得辦軍官學校。
1930年,龍云在講武學校成立滇軍教導團,龍自兼團長,除步、騎、炮、工四兵科外,增設憲兵、經理、交通三個區(qū)隊以培養(yǎng)專業(yè)軍官。教導團共辦三期。
1935年,云南陸軍講武堂被改編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昆明分校",由龍云兼主任。依照黃埔軍校系列定為黃埔第十一、十四、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期,培訓各類學員近8000人??谷諔?zhàn)爭結束后,1945年9月,第五分校奉令停辦。
辦學條件和組織機構
云南陸軍講武堂組織創(chuàng)辦后在管、教一致的原則下,建立了與教學相配套的組織機構。李根源任總辦時期,為培養(yǎng)一批革命軍事骨干,他聘用進步教官,編寫教材,添置設備,分工明確,職責確定,兵種也擴為步、騎、炮,工、輜重五科,組織機構臻于完善,人員也要求少而精。
學校內人事聘任規(guī)定:科長、教練宮由總辦遴選;助理教官、軍士等由總辦與鎮(zhèn)統(tǒng)咨商后,由鎮(zhèn)中品學皆優(yōu)的中下級軍官中選充。學校教職員宮階按陸軍部規(guī)定:將官級有上、中、少將;校宮級有上、中、少校,尉官級有上、中、少尉,另設準尉一級:班長級亦分上、中、下士;兵分一、二、三等。全校學生一律戴一等兵肩章。與分科、級別配套的是軍服。學生一律是寬邊圓蓋帽,帽頂白色鑲紅邊。帽箍部分罩一圈一寸寬的紅呢。皮遮陽,帽徽是三角形金星。這種紅箍帽后來被整個滇軍采用,使得外地人稱滇軍為"紅頭軍"。領章分科設色:步科紅色,騎科黃色,炮科藍色、工科白色。但無論是哪科,肩章四邊均鑲紅邊。中間一根金線,正中一顆三角金星,即為一等兵。
在云南陸軍講武堂,按軍階分為三級九等,但李根源要求各兵科科長、教官乃至學員可以直接向他"發(fā)表己意"。
校園設施
云南陸軍講武堂是一座極其標準的"走馬轉角"式的建筑,其東、南、北樓備兩層均高10米左右,南樓上有一座閣臺為檢閱之用,面對著講武堂操場;東樓為3層高16米,曾為校本部辦公所用。4面樓房渾然連為一體,層高通透,錯落有致,各長120米,周長480米,占地寬大,四面都有拱形門洞出入。
東、西兩樓看上去大致相同,兩樓備寬11米,但由于東樓距離翠湖和附近的沼澤地帶較近,為了防止水浸受潮,墻體全用大青石砌成,而西樓距離水域較遠,就用土基而建;南樓和北樓各寬9.4米,墻體則是青磚夾層。
軍事訓練
由于講武堂的大多數(shù)軍事教官都是從日本士官學校留學畢業(yè)回國的,軍事訓練基本搬用了日本軍校"尚武"的教育內容,以軍事學為主,普通(文化)學為輔。軍事教材大量采用了日本士官學校的教材,被稱為"4大教材"的《戰(zhàn)術》、《筑城》、《陣中要務(亦稱勤務)令》、《步兵操典》,是云南陸軍講武堂各兵科的必讀教材,學員以步兵訓練為基礎,兼學其它科目;分科后則專攻本科操典,旨在將學員培養(yǎng)成一專多能的軍官,甚至就連后勤、輜重軍官也能獨立作戰(zhàn)。 云南陸軍講武堂部分教材如蔡鍔編撰的作為陸軍講武堂軍事教材的《曾胡治兵語錄》等也被黃埔軍校沿用 。
步、騎、工、炮4大兵科定期(半月或1個月)進行一次野外訓練和實彈射擊訓練,主要場地分別設在昆明北教場、干海子和黑龍?zhí)兜鹊?步兵學員每次射擊訓練的實彈"不少于15粒",其它兵科學員的野外訓練之用,如騾馬的匹數(shù)、火炮彈藥等裝備也盡力予以保證。
軍訓科目
在軍事訓練的科目上,講武堂早期軍事教材由教官負責編寫或翻譯。由于教官們大多畢業(yè)于日本,因此教材基本上采用日本士宮學校內容。
李根源任總辦后的軍事學科則調整為:
步兵科
學科:步兵操法、野外勤務、步兵射擊教范、野外筑城教范、體操教范。
術科:制式教練、體操、馬術、槍劍術、教練射擊、戰(zhàn)斗射擊、工作實施、野外演習。
騎兵科
學科:騎兵操法、野外勤務、馬術教范、劍術教范、騎兵野外作業(yè)教范、騎兵射擊教范、體操教范、爆破教范。
術科:制式教練、馬術、軍刀術、射擊教練、戰(zhàn)術教練、體操、野外作業(yè)、馬匹刷洗喂養(yǎng)法、游泳術、拳槍射擊法、野外演習。
炮兵科
學科:炮兵操法、野外教范、馬術教范、工作教范、炮兵射擊教范。
術科:制式教練、馭法教練、馬術、軍刀術、拳槍射擊法、教練射擊、戰(zhàn)斗射擊、體操、馬匹刷洗喂養(yǎng)法、大工術、野外演習。
工兵科
學科:工兵操法、野外勤務、坑道教范、槍劍教范、步兵射擊教范摘要、體操教范、架橋教范、筑城教范、交通教范、爆破教范、捆包積載教范。
術科:制式教練、筑城術、軍路術、對壕術、架橋術、槍劍術、教練射擊、戰(zhàn)斗射擊、捆包積載法、游泳操艇術、馬術、野外演習。
輜重兵科
學科:輜重兵操法、野外勤務、捆包積載教范、馱包調教教范、馱馬調教教范、馬術教范、劍術教范、步兵射擊教范摘要、體操教范、馬學。
術科:制式教練、馬術、體操、射擊教練、捆包術、積載術、軍刀術、馬匹洗刷喂養(yǎng)術、野外演習。
文化規(guī)制
校訓 堅忍刻苦
校歌《云南陸軍講武堂軍歌》
風潮滾滾,感覺那黃獅一夢醒;同胞四萬萬,互相奮起作長城;神州大陸奇男子,攜手去從軍。哪怕它歐風美雨來勢兇狠;練鐵肩,擔重擔,壯哉中國心!正當中!
中華男兒,要憑那雙手撐蒼穹;睡獅昨天,醒獅今日,一夫振臂萬夫雄;長江大河,翹首昆侖風虎云龍;泱泱大國取多宏,黃帝之裔天驕子,紅日中國心!正當中!"
重要特點
規(guī)模較大,班次較多,學生人數(shù)比較多。云南陸軍講武堂一開始就開設了甲、乙、丙三班,計420人。以后又從丙班學員中挑選成績優(yōu)秀者100人,特授學術,為特別班。
1910年初隨營學堂(系由部隊中選拔學術科學好的軍士和上等兵,加上一部分普通學校學生)200人并入丙班。同年5月,云南兩級師范學堂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有志從軍者30人,投入講武堂,于是講武堂又設一"附班"。這樣,開辦之初,全校學生只有630人,1910年8月,甲、乙兩班第1期學員畢業(yè)時,又調選了甲、乙兩班第2期學員各80人入堂學習。這樣,辛亥革命爆發(fā)前,在云南陸軍講武堂接受過軍事訓練和民主革命思想洗禮的近800人。
學制較長
根據(jù)清末關于軍事學堂學制的規(guī)定,講武堂的學制每1期一般為4個月,除假期及往返時間外,實際在堂學習時間僅為3個月,而云南陸軍講武堂甲、乙班學制為1年,特別班為兩年半,丙班為3年,學制要比規(guī)定的時間長幾倍(實際執(zhí)行短一些)。
課堂設置完善
教學質量較高。云南陸軍講武堂分步兵、炮兵、騎兵、工兵、輜重五種兵科。甲、乙班入堂后重點學習軍事學科,如地形學、筑城學、兵器學、軍制學、衛(wèi)生學等,并學習兵科教程,如本兵科的典、范、令等。丙班、特別班先學習普通學科及軍事學基本教程,如國文、倫理、器械畫、算術、史地、英文或法文、步兵操典、射擊教范、陣中勤務令、工作教范、野外演習等,然后分科專業(yè)學習軍事學科和本兵科教程。
學校的制度和作風是仿效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紀律非常嚴格,每天上課6小時,上操2小時,早晨有體操和跑步,晚上還有自習,而且夜間有緊急集合的訓練。由于課程較為完善、教學嚴格、紀律要求高,使得云南陸軍講武堂畢業(yè)生的質量在當時與其它軍事學堂相比,高出一籌。
所獲榮譽
1983年,云南陸軍講武堂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知名校友
辛亥革命以后,云南陸軍講武堂改名為云南陸軍講武堂學校,繼續(xù)辦了19期。講武堂師生在后來的護國戰(zhàn)爭,北伐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以及推翻蔣家王朝的解放戰(zhàn)爭中,發(fā)揮了作用。
云南講武堂走出了兩位元帥,二十幾位上將;有三個國家軍隊的總司令和一個國家的國防部長出自這里。培養(yǎng)了數(shù)百名將軍,中將以上的高級將領有數(shù)十人,其中有:
云南陸軍講武堂部分將帥名錄表
類別 姓名 備注
教官和官佐 李根源
上將,陜西省省長,粵滇軍總司令
顧品珍
上將,滇軍總司令,云南督軍,云南省省長
唐繼堯
上將,云南督軍兼省長,靖國軍總司令,建國聯(lián)軍總司令
李烈鈞
上將,江西都督,護法軍政府總參謀長
羅佩金
上將,護理四川督軍,靖國軍第一軍總司令
王柏齡
上將 黃埔軍校教育長,校軍參謀長
劉存厚
上將,四川督軍,四川陸軍檢閱使
張開儒
上將,滇軍總司令,廣州大元帥府參謀總長
趙又新
上將,川滇黔靖國軍第二軍總司令
楊杰
上將,陸軍大學校長,代理參謀總長
方聲濤
孫中山元帥府衛(wèi)戍總司令,福建民軍總司令,代理福建省政府主席
何應欽
云南講武堂教務長,上將,第四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中國遠征軍總司令、中國戰(zhàn)區(qū)中國陸軍總司令
林振雄
國民政府參謀本部高級參謀
畢業(yè)生
朱德
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葉劍英
元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崔庸健
次帥,朝鮮人民軍總司令,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委會委員長
朱培德
一級上將,參謀總長,代訓練總監(jiān)
周保中
東北抗日聯(lián)軍創(chuàng)建人和領導人
寸性奇
中將,陸軍第十二師師長
曾澤生
國民革命軍第六十軍軍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zhàn)軍第五十軍軍長
金漢鼎
上將,代理滇軍總司令,國民革命軍第九軍軍長
范石生
上將,滇軍第二軍軍長,國民革命軍第十六軍軍長
胡瑛
上將,云南戒嚴司令部司令
盛世才
上將,新疆臨時邊防督辦,第八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
賴心輝
上將,四川邊防軍總指揮,四川省省長,第二十二軍軍長
龍云
二級上將,陸軍副總司令,軍事參議院院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盧漢
上將,第一方面軍總司令,云南省主席
段希文
國民黨陸軍39師少將師長,金三角國民黨殘軍總指揮
蕭毅肅
中華民國國防部次長,國民革命軍二級上將
王甲本
上將,抗戰(zhàn)中任98師副師長,79軍中將軍長
金漢鼎
上將,滇軍代理總司令,云南省省長,軍事參議院上將參議
孫渡
西南軍政長官公署陸軍上將副長官
胡若愚
軍委會中將高級參謀,,第十一兵團上將司令官
武海秋
黃埔軍校政治部事務股長、政治教官,越南臨時政府主席
王鈞
上將, 國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七師師長、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
唐淮源
上將,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長
吳奈溫 緬邦最高軍事委員會主席
盧燾 貴州省主席兼黔軍總司令
陳奇涵 江西軍區(qū)司令、解放軍軍事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上將
童陸生 軍事出版局局長,少將。
鄧允庭 工農革命軍第七師師長、中共湘贛邊界特委委員
周建屏 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副旅長、晉察冀軍區(qū)第四軍分區(qū)司令員
徐成章 黃埔軍校教官,中共廣東區(qū)委軍委委員、瓊崖工農革命軍東路總指揮
黃大陸 黃埔軍校教官,中共貴州省工委委員
嚴鳳儀 黃埔軍校教官,瓊崖工農革命軍中路總指揮、廣東省委軍委委員
金勛黃 埔軍校教官,中央軍委干部團參謀長、紅十五軍團七十五師參謀長
李明瑞 紅一方面軍河西總指揮、紅七軍軍長
許權中 第四集團軍中將參議
鄢日新 紅軍第二十四縱隊政委、興國新一師政委、紅三十五軍參謀長
資料來源:
另外,它的學員中,李范奭擔任了韓國首任總理兼國防部長;武海秋擔任過越南臨時政府主席。朱德稱之為"中國革命的熔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