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欄目:首頁 > 收藏知識 > 琴棋書畫 > 正文
收藏知識
  • 唐玄宗與楊貴妃酷愛“握槊”,每天至少來一次,握槊到底是什么
  • 時間:2022-12-08 15:11:35        編輯:宗皓        點擊量:1407次
  •        開元二十五年,武惠妃去世,這就讓很寵愛武惠妃的唐玄宗頗為神傷。適逢有人進言楊玉環(huán)“姿質(zhì)天挺,宜充掖廷”,唐玄宗一打聽,哦,兒子李琩的媳婦兒,無妨,朕看上就是朕的了。唐玄宗一紙諭令,楊玉環(huán)就這樣進了宮。對于隱藏有文藝青年屬性的唐玄宗而言,善音律、通歌舞的楊玉環(huán)簡直長在了自己的心尖尖上,兩人共同語言非常之多。哪怕是當(dāng)時需要技術(shù)和智商要求的“握槊”,楊玉環(huán)也能和自己玩兒在一處。不過這“握槊”,到底是個什么東西呢?

           人生得意事:有紅顏知己
           唐玄宗中晚年時期最得意的事情之一,莫過于有了楊玉環(huán)這么一個紅顏知己。為了跟楊玉環(huán)盡早光明正大地在一起,唐玄宗在天寶四年時,將韋昭訓(xùn)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而后不久,唐玄宗將楊玉環(huán)冊立為貴妃,和楊貴妃過上了奢靡且富有情調(diào)的生活。一個隱藏款文藝男性,一個當(dāng)代鮮有的音樂舞蹈女性,唐玄宗與楊玉環(huán)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探討音律。
    后唐玄宗親譜《霓裳羽衣曲》,召見楊貴妃時,就會奏響這支曲子。

           在唐玄宗和楊貴妃的生活里,偶爾也會出現(xiàn)一兩個調(diào)劑品,例如“雪衣娘”,這是嶺南進貢上來的一只白鸚鵡,能模仿人語,頗受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喜愛。每次唐玄宗和楊貴妃一起下棋時,一旦局面對唐玄宗不利,雪衣娘就會撲到棋盤上,憨態(tài)可掬地搗亂,每次都逗得唐玄宗和楊貴妃哈哈大笑。除了下棋,唐玄宗與楊貴妃還酷愛“握槊”,每天至少要來一次,堪稱“握槊”的忠實玩家。

           握槊到底是什么
           握槊是中國古代一款比較盛行的博戲,從玩法上來講,握槊規(guī)則類似于雙陸,非要說明兩者的關(guān)系,可以將握槊理解為是雙陸的1.0版本(后文也用雙陸來代稱“握槊”)。握槊的起源非常早,《魏書·術(shù)藝傳》記載稱:“此(握槊)蓋胡戲,近入中國,云胡主有弟一人遇罪,將殺之,弟從獄中為此戲以上之,意言孤則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時。”這說明早在漢魏時期開始,握槊就已經(jīng)在中國出現(xiàn),并成為了一個相對流行的娛樂之物。當(dāng)然此時仍然有很多人不了解握槊,握槊真正盛行起來,是在南北朝時期及以后?!顿Y治通鑒·卷一百七十一》里就有描寫北齊穆提婆、韓長鸞沉迷于握槊的故事:“齊穆提婆、韓長鸞聞壽陽陷,握槊不輟……”哪怕是聽到了壽陽被攻陷的消息,這兩人竟然都沒有停下玩握槊,看來握槊的確有著非常獨到精妙的地方。
           不過南北朝和隋朝時握槊雖然盛行,卻鮮少有文字記載,這大抵是因為南北朝和隋朝時期國家尚且不夠安定,致使文人雅士們沒有那么多的心思放在記述握槊上,但是等進入唐朝,有關(guān)于握槊的記載陡然變多。比如劉禹錫就曾寫過《觀博》:“初,主人執(zhí)握槊之器,置于廡下,曰:‘主進者要約之?!纫咀專创?。有博齒,齒異乎古之齒,其制用骨,觚棱四均,鏤以朱墨,耦而合數(shù),取應(yīng)期月,視其轉(zhuǎn)止,依以爭道?!?br />        后來握槊越發(fā)常見,不僅全國各地到處有之,還逐漸衍生出了新的玩法和各種大同小異的規(guī)則,并且握槊的名字也發(fā)生改變,變成了“雙陸”。雙陸局(棋盤)是長方形的,子分為黑白兩色,各有15枚,呈“搗衣杵狀”。此外還配有兩枚骰子。玩法就是“擲采行馬”,即投骰子按點數(shù)行棋,白子從右往左走,黑子從左往右走,誰的子先走完了,誰就贏了。
           雖然握槊很看運氣,但過程中也需要有一定的技巧,一些玩握槊的行家甚至可以用技巧彌補運氣。也正是因為如此,唐代及以后甚至有不少人形成了“握槊贏家聰明”的概念。比如《新唐書·列傳卷八·諸帝公主》中就說:“丹陽公主,下嫁薛萬徹。萬徹蠢甚,公主羞,不與同席者數(shù)月。太宗聞,笑焉,為置酒,悉召它婿與萬徹從容語,握槊賭所佩刀,陽不勝,遂解賜之。主喜,命同載以歸?!被诖耍瞥瘯r的達官顯貴都頗愛握槊。甚至到唐代末年,為了增加難度和游戲刺激度,人們將骰子的數(shù)量逐漸增加到6枚。

           此外,通過握槊與雙陸再度變化而來的“長行”也盛行起來,《國史補·卷下》說:“今之博戲,有長行最盛,其具有局有子,子有黃黑,有十五,擲采之骰有二。其法生于握槊,變于雙陸。”

           唐代之后的握槊

           進入到宋朝以后,握槊被提及的次數(shù)減少,人們更喜歡由握槊演變來的雙陸。在當(dāng)時的北方地區(qū),很多茶樓酒館里甚至?xí)氐財[放上雙陸局,供人們打發(fā)時間。甚至在一些相對發(fā)達的城市中,還出現(xiàn)了專門以雙陸為主要形式的賭博組織。此等娛樂之物不加以記錄實在是可惜,于是乎,一個叫陳元散的人做了件和李清照寫《打馬圖經(jīng)》差不多的事--他寫《事林廣記》時,刻入當(dāng)時流行的“打雙陸圖”,細致記錄了雙陸的格式和布局。

          宋朝覆滅后,元朝登上歷史舞臺,這一時期雙陸仍然很是流行。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宋朝民間化的雙陸,元朝雙陸被視為一種“才子”游戲,文人以及那些風(fēng)流子弟無比鐘愛雙陸,并為雙陸寫下了很多傳世佳作。比如關(guān)漢卿就寫過一首《一枝花·不伏老》,此套曲的【尾】曰:“我也會圍棋、會蹴鞠、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癥候,尚兀自不肯休!……”
           而明代時雙陸仍然沒有退出歷史舞臺,《金瓶梅》一書甚至大量提及雙陸,給讀者營造出一種那個時代的人無論男女老少,只有是玩得一手好雙陸就很得名氣的氛圍。
           相比于雙陸和象棋,早年間流行的樗蒲、彈棋、打馬、七國棋、漢官儀以及五木等,要么被廢而不傳,要么就是“其法俱在,時以不尚”。這樣來看,說雙陸見證了中國歷史的千余年變遷一點都不為過。
           進入清朝后,雙陸終于和打馬等游戲一樣,呈現(xiàn)出衰勢,這很有可能是受到了清朝統(tǒng)治者尚武的影響,相比于雙陸這種“才子”游戲,或許他們會更加喜愛打獵等。
           發(fā)展到現(xiàn)在,起于握槊的雙陸已經(jīng)不再為人所記,但當(dāng)我們翻開明代的傳世典籍《三才圖會》《居家必備》時,仍然可以還原出這雙陸的具體玩法。
  • 上一篇:明宣宗朱瞻基:寒香疏影
  • 下一篇:惡俗!美術(shù)界十大套路評論

  • 分享到:
  •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論



  • 中國教育部
  •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wǎng)
  • 濟南市教育招生考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