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師培(1884年—1919年11月20日),字申叔,號左盦,漢族,江蘇揚州儀征人,經學家。劉貴曾之子、劉文淇曾孫。著有《左盦集》八卷、《左盦外集》二十卷、《左盦詩錄》四卷、《詞錄》一卷。
著有論經學(以小學、左傳學為主)、史學(開創(chuàng)近代中國學術史體)、文學(主張“六朝文”,維護揚州學派駢文之文統(tǒng))專著七十四種。收入民國二十三年(1934)寧武南氏刊本《劉申叔先生遺書》。該本號稱最善,然時值日本扶植偽滿洲國,劉師培于《民報》時期所撰論滿洲非中國種族之文字俱被刊落,又早期刊發(fā)于報刊之文字,失收亦頗多。
在母親李汝諼的教授下,他8歲就開始學《周易》辨卦,12歲讀完四書五經,并開始學習試帖詩,有《水仙花賦》《鳳仙花詩一百首》等。1897年起開始研究《晏子春秋》。
1901年劉師培中秀才。1902年劉師培中舉,并改名光漢。1903年赴京參加會試落第,歸途經過上海,結識了章太炎、蔡元培、陳獨秀等人,撰寫《攘書》等,參加反清宣傳。1904年春,作《留別揚州人士書》,呼吁創(chuàng)辦新式學堂、鼓勵出洋留學。落第回鄉(xiāng)后回揚州,創(chuàng)辦師范學會和協(xié)助揚州鄉(xiāng)人出洋留學社,發(fā)表《論留學生之非叛逆》,支持學生運動;又作《黃帝紀年論》,提出以黃帝紀年取代封建帝王紀年。同年秋,劉師培受王無生(字郁仁)的影響,到上海與章太炎、蔡元培、謝無量等一起參加反清革命,參與《俄事警聞》《警鐘日報》和《國粹學報》的編輯工作,積極為《中國白話報》撰稿,用通俗的語言,向民眾宣傳普及革命主張,作《中國民族志》。當年《警鐘日報》遭清政府查封,至浙江平湖避難。
1905年,劉師培參與編輯的《警鐘日報》,為之撰稿,先后刊發(fā)《周末學術史序》《南北學術不同論》《論文雜記》等著作,為近代學科意義上中國史學、文學、學術史研究之先驅。又受章太炎啟發(fā),撰寫《小學發(fā)微》,引用西方社會學學理,重新闡釋清儒文字音韻之學。由于公開辱罵德國人遭通緝,化名金少甫,逃亡嘉興,協(xié)助敖嘉熊處理同盟會溫臺處會館事務。
1906年春,劉師培至蕪湖,與陳獨秀在安徽公學組織岳王會和黃氏學校,宣傳革命,同時編輯出版了《中國文學教科書》《倫理學教科書》《經學教科書》和江蘇、安徽、江寧《鄉(xiāng)土歷史教科書》等。
1907年春節(jié),應章太炎等邀請,劉師培夫婦東渡日本,結識孫中山、黃興、陶成章等革命黨人,參加同盟會東京本部的工作,與章太炎等參與民起亞洲和親會,先后發(fā)表了《普告漢人》《悲佃篇》《辨滿人非中國之臣民》等。
同年6月,受日本無政府主義思潮的影響,劉師培夫婦發(fā)起成立“女子復權會”和“社會主義講習會”,創(chuàng)辦《天義報》和《衡報》,宣傳無政府主義和社會主義理論,提倡廢除等級制度,實現(xiàn)人權平等,實行無政府主義,鼓吹女權主義、共產主義、無政府主義,組織翻譯《共產黨宣言》和克魯鮑特金《面包掠奪》《總同盟罷工》等,在同盟會之外另立旗幟。
因為留日期間費用巨大,迫于經濟壓力,加上章太炎擬赴印度學佛,1907年底由何震出面,被端方收買,作《上端方書》,獻“弭亂之策十條”,背叛革命,充當端方暗探。于是組織齊民社,舉辦世界語講習所,并與章太炎關系破裂。加上日本警方監(jiān)視日嚴,《衡報》因經費困難被迫停辦,于1908年11月全家回國。
1909年,劉師培夫婦在上海充當端方暗探,因出賣張恭,姻弟汪公權被王金發(fā)擊斃。于是劉師培公開入幕,為端方考訂金石,兼任兩江師范學堂教習。又拜徐紹楨為師,研究天文歷法。端方調任直隸總督,劉師培隨任直隸督轅文案、學部諮議官等職。1911年隨端方南下四川,鎮(zhèn)壓保路運動,在資州被革命軍拘捕。辛亥革命勝利后,章太炎發(fā)表保劉宣言,稱他為方孝孺式的讀書種子。蔡元培亦發(fā)表赦劉通信,贊揚他學問淵懿,通古知今。于是孫中山致電資州分府,令其釋放劉師培。 后任成都國學院副院長,兼四川國學學校課,講授《左傳》《說文解字》等,與謝無量、廖季平(廖平)、吳虞等共同發(fā)起成立四川國學會。作《廢舊歷論》等。
1913年6月與南下尋夫的何震沿江北上山西,二人均任友人南桂馨的家庭教師。后由南氏介紹,劉師培投靠閻錫山,任高等顧問。又由閻錫山推薦給袁世凱,任教育部編審,參政院參政,上大夫。
1915年8月,與楊度等發(fā)起成立籌安會,作《君政復古論》《聯(lián)邦駁議》,為袁世凱稱帝鼓吹。洪憲帝制失敗后,流落天津。
1917年,應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學文科教授,先后開設“六朝文學”、“文選學”等課程,有《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傳世,為近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研究首屈一指之巨著。1919年1月,與黃侃等成立“國故月刊社”,成為國粹派,在北大主導發(fā)起《國故學刊》。
1919年11月20日因肺結核病逝于北京,年僅3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