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欄目:首頁 > 國學文化 > 名人名著 > 正文
國學文化
  • 豐子愷:三百年一遇的才子
  • 時間:2019-04-26 13:38:35        編輯:xinzhengjiaoyu        點擊量:2221次
  • 不亂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不是世界選擇了你,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既然無處可躲,不如傻樂。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凈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愿,不如釋然。

    ——豐子愷

    豐子愷者,本名豐潤,字子愷,浙江崇德石門灣人也,我國現(xiàn)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漫畫家、書法家 和翻譯家。

    光緒二十四年(1898)生,有六姊,他的母親將他生下來后,由于父母親十分喜愛他,取小名“慈玉”。他在家鄉(xiāng)念小學時,有一次,鄉(xiāng)下要搞什么選舉。小學老師說,鄉(xiāng)下人文化低,筆畫多的字不好寫,為日后考慮,名字應盡量用筆畫少的字,因此,“潤”字改為“仁”字,老師說,浙江讀音“仁”與“潤”差不多,“仁”在意義上與“慈玉”的“慈”接近,因此,他的名字就叫“豐仁”了。

    他就以這個名字進入杭州浙江第一師范學校。師從李叔同學音樂、繪畫,從夏丏尊學國文。畢業(yè),與劉質(zhì)平、吳夢非、劉海粟、姜丹書創(chuàng)中華美育會,辦《美育》雜志。又與質(zhì)平等創(chuàng)辦上海藝術??茖W校,教西洋美術。

    在第一師范時,他因善于寫文章,國文常得第一名,很受國文老師單不庵的器重。單不庵覺得在“豐仁”這個單名之外應該有一個雙名,而“慈玉”是小名,應另取一個名字。因此單不庵就給他取了“子顗”。后改為“子愷”(“愷”與“顗”同,均為安樂意)。從此,他就取名叫“豐子愷”了。后來寫文、作畫均用此名。

    豐子愷自幼愛好美術,1914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從李叔同學習繪畫和音樂。另一位對他有較大影響的老師則是夏丏尊,他稱李叔同對他的教育方式為“爸爸般的教育”,而夏丏尊老師的則為“媽媽般的教育”,這兩位老師,尤其是李叔同,對他的一生影響甚大。

    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后豐子愷曾作文《懷念李叔同先生》以紀念恩師。

    1921年東渡日本短期考察,學習繪畫、音樂和外語。1922年回國到浙江上虞春暉中學教授圖畫和音樂,與朱自清、朱光潛等人結為好友。

    回國后從事美術、音樂教學,曾任上海開明書店編輯、上海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美術教授。同時進行繪畫、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學、藝術方面的編譯工作。

    1924年,與友人創(chuàng)辦立達學院。抗戰(zhàn)期間,輾轉于西南各地,在一些大專院校執(zhí)教。文藝刊物《我們的七月》4月號首次發(fā)表了他的畫作《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

    1925年成立立達學會,參加者有茅盾、陳望道、葉圣陶、鄭振鐸、胡愈之等人。1926年,任教職于上海藝術大學。

    1929年被開明書店聘為編輯。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由開明書店出版。七七事變后,率全家逃難。1937年編成《漫畫日本侵華史》出版。

    豐子愷,是中國現(xiàn)代受人敬仰的漫畫家,散文家。他的繪畫,文章在幾十年滄桑風雨中保持一貫的風格:雍容恬靜,其漫畫更是膾炙人口。

    豐先生作品流傳極廣,失散也很多,就是結集出版的五十余種畫冊也大多絕跡于市場,給讀者帶來極大遺憾。在豐子愷先生的作品中,漫畫恐怕是最為著名的了。

    豐子愷有一副菩薩心腸,這話可不假。豐子愷是篤信佛教的,他是一位虔誠的居士,一生都苦口婆心地勸人們護生戒殺。豐子愷為什么篤信佛教呢?他既是受了弘一法師的影響,而更主要的是受了父親的熏陶。在作為佛教居士之后,更加愛好放生。他繪有《護生畫集》六集,流傳于世。每年農(nóng)歷四月初八相傳是釋迦牟尼誕生日,佛教徒習慣在這一天放生。豐子愷在每年這一天,買來螺螄蜆蚌魚蝦,帶領子女一同去放生,就是平日,也不時親自放生。

    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著人間的情味?!崞讲u豐子愷

    臨水種桃知有意,一株當作兩株看。

    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十年浩劫期間,豐子愷被林彪、“四人幫”加上莫須有罪名,遭到殘酷迫害,身心備受摧殘。

    1970年初他患重病,臥病半年。病愈后,他不顧林彪、“四人幫”的迫害,仍堅持作畫,并從事翻譯。但由于長期受折磨,患了肺癌。

    1975年9月15日,豐子愷在陰霾蔽日的情況下含恨長逝。

  • 上一篇:唐代詩仙李白簡介
  • 下一篇:孔子讀過的書

  • 分享到:
  •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論



  • 中國教育部
  •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wǎng)
  • 濟南市教育招生考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