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
「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
「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揜,如此夫?!?
第十七章
子曰,「舜其大孝也與!德為圣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
「詩曰,『嘉樂君子,憲憲令德,宜民宜人。受祿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
「故大德者必受命?!?
第十八章
子曰,「無憂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為父,以武王為子。父作之,子述之?!?
「武王纘太王、王季、文王之緒。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顯名。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太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斯禮也,達乎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為大夫,子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喪,達乎大夫;三年之喪,達乎天子;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
第十九章
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
「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春秋,修其祖廟,陳其宗器,設其裳衣,薦其時食。」
「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貴賤也。序事,所以辨賢也。旅酬下為上,所以逮賤也。燕毛所以序齒也?!?
「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禮,禘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
第二十章
哀公問政。
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
「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夫政也者,蒲盧也?!?
「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
「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虬捕兄?;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
「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
「齊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修身也。去讒遠色,賤貨而貴德,所以勸賢也。尊其位,重其祿,同其好惡,所以勸親親也。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時使薄斂,所以勸百姓也。日省月試,既稟稱事,所以勸百工也。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遠人也。繼絕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所以行之者一也?!?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獲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獲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順乎親,不信乎朋友矣。順乎親有道:反者身不誠,不順乎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zhí)之者也?!?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